11月2日,第三屆武漢設計之都圓桌會議舉行,中外嘉賓以“培育創意社區的發展”為主題,交流探討了不同城市的案例。創意社區是如何定義和被發展的,創意社區能為我們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什么樣的貢獻……來自中國、法國、加拿大、泰國、日本等國家的設計師紛紛從自己城市的角度談論了這個話題。
來自武漢的李鋒分享了黎黃陂路基礎設施改造及環境整治工程的經驗。他說,黎黃陂路的改造源起于2014年,為配合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的建設,武漢啟動了紀念館周邊及黎黃陂路整治與保護工程,改善周邊交通環境和景觀環境,打造歷史文化名街。 “ 這個歷史街區文化類型非常多樣,規劃方案形成了‘一縱兩橫兩心’的總體布局,一縱是沿江大道,兩橫是勝利街和洞庭街,兩心是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為主的紅色核心區,和茶商為主的文化核心區。”李鋒說,黎黃陂路沿線有宋慶齡故居、俄國巡捕房舊址等大量歷史建筑,有“街頭博物館“的美譽。但在改造前,老城區內道路狹窄、空間有限,游客很難體會精美建筑和歷史街區氛圍。改造后的黎黃陂路,實現了全部管線入地,對蜘蛛網似雜亂的電線進行了規整,人行道路重新鋪設;垃圾箱、景觀花箱等配套與歷史風格協調統一,市民可以盡情地感受老漢口的文化風情。 改造后,沿線的建筑物都進行了修繕,歷史建筑修繕的原則是再現歷史風貌,一般建筑的修繕以簡潔、美觀、協調統一為原則進行統一規劃,同時改善街區的環境,增加公共空間。此外,還新建和改造了多處公共綠化,保留了黎黃陂路特色的香樟樹。李鋒說,當時這個過程中也有爭議,討論了是不是要更換其他的樹種,或者直接不要這個樹。經過專家的研究,最終還是把這個樹保留了下來。李鋒說,黎黃陂路開街以后取得了良好的聲譽,但工作的腳步并未停止,根據區政府“一年一條路“的安排,2019年繼續實施一些片區的改造工程。 “從17年起,武漢的城市建設從增量的時代進行了存量的時代,作為設計師我們追求是有情懷有溫度的性情,讓這些老城區煥發新的生命。“國家注冊城鄉規劃師段飛博士分享的案例是湖北新華印刷廠。 他介紹,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城市建設的快速的擴張,隨著大城市病的到來,近年來國家提出了從增量發展到存量發展,這就成為了這樣一個城市中心的老區老廠進行更新的重要推力。 武漢隨著城區的不斷新建,城市空間大規模擴張。原來屬于城市邊緣的工廠,逐漸就成了城市發展的中心,對它們進行升級改造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少老廠在升級改造后,都變成了“網紅打卡地“。湖北新華印刷廠曾經是全國的四大印刷基地之一,后來隨著新廠房新技術的投用,老廠房使用效率就非常低,聚集的都是一些低端業態,對它的改造也十分必要。 現在國家政策是鼓勵老工業區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的,同時武漢市又成為了設計之都,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完全支撐廠區做調整的。“目前整個廠區的設計方案已基本完成,還在最終的確定階段中,原廠改造設計基本是修舊如舊的。”段飛希望這里去承辦下一屆的設計雙年展。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設計建設,把園區打造成國家級的設計產業園區,形成一個8000個就業崗位,打造一個城市的活力區,每年能吸引250萬人次的人流,打造一個生態型綠色的園區。“段飛說,上一屆雙年展中武漢申請創意網絡城市主題便是“老城新生”,申辦時就做了很多城市改造,武漢有意識、有決心、有行動。以新華印刷廠為例,老建筑改造就是不能斷裂城市歷史文脈,只能重新煥發新生。武漢舉辦軍運會也證明了城市建設實力,只有文化底蘊和創意支撐,才能使武漢厚積薄發。
日本神戶政府城市規劃局山口高厷先生講述了神戶城市中心的改建。他說,打造活力社區,要讓居民感到安全舒適。其次是讓市民可以享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有一種歸屬感,能夠感受城市當中的優秀設計,這樣也可以進一步地促進城市本身的創新能力。神戶的城市發展有一些實實在在的設計舉動,比如把兩車道縮減成單車道,讓市民活動區域變大,多設計一些凳子讓人們休息,同時在這個區域舉辦活動。在十字廣場的區域,計劃做新巴士站,還會做相應的酒店、市政廳、圖書館和商業區,進一步開放濱海區域和居民休閑玩耍的草地。名古屋藝術大學水內智英先生說,要讓設計者與居民建立聯系。“清邁文藝和手工藝品的一些源泉都是來自于我們人們的日常的一些生活。”